京师智普 由一群对人工智能科学普及教育感兴趣的学者组成,我们认为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尤其重要。 科普团队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头像查看详细介绍。 葛凤翔 教授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研究及其广泛应用,研究兴趣具体包括:大数据处理、海洋探测、声呐和雷达系统、无线定位和移动平台、无线通信和网络物理层安全、教育科学等。 郭俊奇 教授 北京物联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师范专委会主任。近期主要从事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等领域研究工作。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何珺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近期主要从事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等领域研究工作,多年从事机器人创客教育。近五年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会议上公开报告和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张家才 教授 研究脑电序列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基于脑机交互的大脑状态监控、基于神经反馈的大脑认知功能增强训练等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任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分会理事。 龙志颖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影像数据的分析、信息挖掘以及类脑计算模型等方面的方法学研究;与认知问题相结合,人脑的认知加工动态网络连接模型以及视觉信息加工的神经编解码模型研究。 王慎玲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云计算安全,区块链应用,图像处理等。近期主要从事云计算数据安全验证,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可靠数据共享,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获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吴昊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曾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保持了稳定、高效的合作。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文化、心理等领域。 徐鹏飞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竞赛队总教练,近五年来指导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获奖200余人次,曾获ICPC东亚大陆区总决赛优秀教练等奖励。 邓擎琼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STEAM教育等,有十余年C和Python语言教学经验。获得教育部/北京市/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 魏云刚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包括虚拟世界与创新教育、基础音乐教育、机器人、STEAM教育、软件工程等。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 赵世凤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几何方法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培养,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等奖项。 肖融 博士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物联网体系结构、深度知识追踪、现代测量理论等。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讲授《计算思维》、《操作系统》等课程。 余乐军 博士 长期讲授计算机算法和传感器等专业课程,持续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丰富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熟悉计算思维和STEAM教育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课标。 关注公众号参与研究 欢迎广大青少年参与人工智能科研探索项目